1943至1946年正规配资门户网站,李约瑟博士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派遣,来到了中国,负责为中国提供科学援助,并在重庆设立了中英科学合作局。
在这段时间里,李约瑟遍访了四川、云南、福建、甘肃等地的非敌占区,用自己随身携带的相机,记录下了“战时中国”的点点滴滴,拍摄了超过一千张的照片。每一张照片背后,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情感。本组图片选自他的《东南之旅》相册,拍摄地点为福建的长汀县和永安县(现今的永安市),拍摄日期分别为1944年5月14日(长汀)和5月17日(永安)。这些原始照片因为长年积尘和污损,我在处理时对它们进行了修复和上色,让这些历史瞬间得以更清晰地呈现。
长汀文庙,始建于宋咸平二年(999年),最初位于横岗岭。
在绍兴三年(1133年),文庙迁至汀州镇东后巷,并且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。图中展示的,是长汀文庙的大成殿。它不仅是闽西地区最古老的文庙建筑,也是规模最为宏大的文化遗产之一。大成殿正中央挂着“礼义廉耻”的牌匾,这四个字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提倡,象征着他所倡导的公民道德标准。
展开剩余88%随着日本全面侵华,许多国内名校纷纷西迁。
1938年5月10日,厦门沦陷,厦门大学被迫迁往鼓浪屿。随着形势不断恶化,厦门大学最后决定迁往四百公里之外的长汀,而最初的校址就在长汀文庙内。图中的学生们正穿梭在这座文庙内,原本庄重的场所如今变成了他们的课堂和学习之地。
文庙的侧殿被改为了“长汀县立初级中学”。
课间时,站在文庙的盘龙柱下,一名男生正静静地望着远方,身边就是简陋的课桌椅。从照片中可以看出,部分学生甚至是在露天上课,环境极其艰苦。然而,男孩脸上的笑容透出一种坚韧与希望。虽然我们无法确认他的姓名,但他或许会唱那首在龙岩地区流传的歌谣:“圆仔汤,锵锵滚,中国打日本,日本死到光,中国吃干饭。”
大成殿前檐的两根龙柱上,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。
这对龙柱雕刻工艺精湛,细节丰富,龙身盘曲,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。这种精美的雕刻,体现了古代皇家建筑的高规格,也与曲阜文庙大成殿的龙柱类似。每一条龙的雕刻,仿佛都是历史的传承,象征着力量与荣耀。
教室内,黑板正对着孔子的牌位,几名学生正在上课。
他们坐在木质板凳上,毫不怯场地面对镜头。从照片中看,他们的精神状态很好,眼神中透露着坚定的信念。那时,正是抗战的紧要时刻,所有的学生都充满了“抗战必胜”的信心与决心。
文庙外的惜字塔,是人们表达文化敬意的地方。
在过去,任何带有文字的废纸都会被收集到这里焚烧,体现人们对文化的极高敬意。惜字塔,是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文化符号,见证着那个时代人们对知识和文字的崇拜。
长汀江西会馆,是由江西商人捐资建造的。
它原本为江西同乡提供集会、寄宿之地。此时,厦门大学已经将会馆作为图书馆使用,图中的女学生手捧书本刚从门口走出。江西会馆,又名万寿宫,坐落在长汀的老古井旁。从外形看,这座建筑典雅宏伟,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。自明朝起,全国各地均有万寿宫的存在,而多数万寿宫都供奉江西南昌的许逊真君,与江西人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在这座万寿宫的主殿内,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对称的美感。
主殿的布局宏伟且对称,典型的古建筑风格,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。很多地方的万寿宫供奉的都是许逊真君,而它的存在,也代表着江西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照片中站立的五位男子,都是厦门大学的生物学教授。
他们穿着朴素,刚刚从教室里出来,站在阳光下,谈笑风生。那时,尽管战火连天,但他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,坚定地相信最终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。
1944年5月,李约瑟从永安发电站俯瞰南溪的景色。
宽阔的河面上,架设着一座木桥,桥中间可见一位行人走过。远处的建筑与连绵的山脉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。永安发电站,是当时福建省重要的能源基地,支撑着这个战时省会的电力需求。
在发电站内部,工人们正在利用简易工具铺设压力管道。
这座发电站的建设是在1938年到1945年间的抗战时期进行的,当时永安作为战时省会,面临着巨大的电力需求,因此建造了桂口水电厂。为了这个项目,当局还专门拨款购买了两台大功率发电机。
电站的大坝上,排列规整的木材和竹竿加固了坝体,远处的电线杆昭示着电力传输的力量。
这两台发电机自1940年投入使用,一直到1970年才退役,经历了整整三十年的运转,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辛劳与奉献。
发电站内的闸门旁,三位男子正在检查水位。
这座闸门位于山坡下,水流汹涌,男子们低头仔细检查蓄水情况。发电站是那个时代的命脉之一,关乎着无数家庭的生活与生产。
两名工作人员站在矮墙旁边聊天,时尚且充满朝气。
一位穿西装打领带,另一位则身着马甲,叉着腰,两人充满活力和朝气,尽管外界风云变幻,他们依然坚定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。
石延汉,福建省气象局长,和一位气象专家在发电站内合影。
永安作为战时省会,经历了多次日军的轰炸,因此发电站成了重点防范的目标。照片中,两位气象专家身后挂着的大铁钟,正是用来发布空袭警报信号的工具,象征着战时的紧张与不安。
福建省农业学院内,悬空而建的一座房屋。
这座房屋独特的设计,在柱脚处加装了防攀爬的顶盖,主要是为了防止老鼠侵入。设计虽简朴,却充分体现了战时的艰难与实际需要。
最后,李约瑟将镜头对准了永安的一户普通民居。
画面中,一个小女孩坐在门前的凉棚下吃饭。她身旁的房门上写着“文丞、武尉”字样,一只小雏鸡站在门槛上觅食。女孩戴着项圈和手镯,吃完饭后,她开始收拾餐具,手里端着碗,显得十分能干。这个普通的场景,透出一种日常的温暖正规配资门户网站,也映射着抗战时期普通百姓的坚韧与乐观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